【苏州高新区】马富强:推动研究成果就地转化 打造医疗器械产业“酶”好明天

撰稿: 徐璟怡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8日

         近日,苏州高新区举办了博士后工作先进表彰会,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马富强成功入选。

  马富强,2016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期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联合培养。2019年来到高新区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医药酶工程和分子诊断研究,在酶分子挖掘改造、酶结构功能关系解析、分子诊断核心酶产业化、分子诊断新技术开发等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近年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Analytical Chemistry等众多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江苏省自然基金等多个项目,累计获得上级经费支持1000余万元。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江苏省双创人才”“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多项人才计划。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植根酶工程领域

  2019年,马富强加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在研究所支持和帮助下,建立起医药酶工程研究中心,搭建了设备精良、功能完备的酶工程研究平台,包括先进的液滴微流控超高通量筛选平台,能够解决酶工程领域酶大容量突变库高效筛选、获得性质优良突变酶需求。马富强发挥科研带头作用,快速凝聚起了一支专业的酶工程研究团队,并成功与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深耕分子诊断核心原料酶

  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社会亟需稳定量产的高品质分子诊断核心原料酶的大背景下,马富强博士后借助已搭建成熟的酶工程平台,毅然迈进新冠病毒分子诊断核心原料酶及试剂研发行列,为国内分子诊断行业的进步贡献了力量。在夜以继日的努力下,顺利攻克了荧光定量PCR及环介导等温扩增的系列核心酶,包括高稳定逆转录酶、热启动Taq DNA聚合酶、Bst DNA聚合酶等,酶的稳定性、特异性、催化效率、纯度等关键指标与垄断市场的海外酶产品相当。并攻克了核心酶的千万人份稳定批量生产工艺,为后续的产业化落地奠定了基础。

  打造高端常温存储分子诊断试剂

  为充分发挥核心酶的优良性能,马富强博士后及其团队进一步研制出了RT-PCR及RT-LAMP高灵敏试剂,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稳定性等优点,从而满足新冠检测应用场景的需求。鉴于绝大多数分子诊断试剂都依赖于低温冷链运输,运输成本昂贵,且保存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马富强博士后发明了“基质辅助高效干燥技术”,将试剂制备成高活性的固体状态,在50度高温下能稳定放置一个月以上,能够在常温下稳定运输及存储,从而极大解决了分子诊断试剂稳定性问题,甚至可以在常温下运往世界各地,大大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马富强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马富强博士后先后承接了“苏州市新冠防治专项”“中国——伊朗副总统办公室合作防疫专项”“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温扩增酶及试剂研发”等分子诊断相关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其科研成果和产品获得了政府及客户企业的认可,先后获得“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称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马富强博士后表示,他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植根酶工程,深耕核心原料酶,打造高端分子诊断产品,并努力推动研究成果就地转化;另一方面,继续研制更加高效、更符合应用场景需求的新型分子诊断新方法,以及能够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及家庭自检的分子POCT产品,持续为推动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及我国分子诊断行业发展贡献创造力。

  (来源: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549364826944948566&source=share&cdn=https%3A%2F%2Fregion-jiangsu-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23b20cb9eac0a88582000u&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0&item_id=16549364826944948566)

 

  

附件下载: